伏虎寺位于四川峨眉山山麓,與報國寺相鄰,晉代為一小廟,唐代云安禪師重建,旁有龍神堂、藥師殿;宋朝時為“神龍?zhí)谩?;明朝被毀,清朝順治八年重建,更名“虎溪精舍”,后因附近虎患,寺僧建尊勝幢以?zhèn)壓,更名“伏虎寺”,康熙皇帝曾為伏虎寺題寫的“離垢園”;該寺為典型漢傳佛教建筑風格,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、彌勒殿、菩提殿、大雄寶殿、五百羅漢堂、御書樓以及禪房、僧舍等。
傳說是宋朝時這里虎狼為患,修伏虎寺是為鎮(zhèn)伏虎狼。寺周有杉楠和榛柏二百余株,把寺廟掩藏得嚴嚴密密,因此有“密林藏伏虎”的說法。寺內有一“離垢園”,也是康熙皇帝御筆親書,離垢園的房頂上一年四季沒有樹葉雜物,倒不是因為有什么神的力量,而是風力所為。
寺內還有一寶,就是16世紀末鑄造的一尊紫銅佛塔。塔高6.8米,十四級,塔四周鑄有四千七百余軀佛像和“華嚴經(jīng)”全文。伏虎寺后的蘿峰庵,峰頂古松環(huán)翠,白云飄渺,若隱若現(xiàn)。
南宋紹興年間行僧心庵再建,僧士性建尊勝幢以鎮(zhèn)虎患,改名伏虎寺,一說寺后山狀如伏虎而得名。又名虎溪禪林。伏虎寺名也沿用至今。清順治年間,貫之和尚重建,歷時二十載,為全山最大寺廟之一。進入寺門便是彌勒殿,殿內供金身泥塑彌勒坐像,兩側分塑四大天王坐像。彌勒殿后系韋陀殿,內有韋陀像。
普賢殿內塑有普賢金身塑像,背龕供奉阿彌陀佛像。大雄寶殿內正龕上供三身佛,即法身佛、報身佛、應身佛。按佛教的信仰,三身佛是釋迦牟尼的三種不同化身。殿內左龕塑文殊像,右龕塑普賢像,左右兩側塑十八羅漢像,后龕塑觀音渡海像。
大雄寶殿右側后院內有華嚴塔亭,中置明代鑄造的紫銅華嚴塔一座,塔高5.8米,共14層,塔身鑄有4700余尊小佛像,塔體鐫刻《華嚴經(jīng)》全文--華嚴銅塔以其時代久遠、體形高大和鑄造精良而居中國銅塔之最。
特色景點
彌勒殿
彌勒殿是伏虎寺的第一個大殿,里面供奉的是笑口常開的大肚彌勒佛塑像。
彌勒殿左右兩廂為四大天王的塑像,左邊手抱琵琶為東方持國天王,旁邊手持寶劍為南方增長天王。在民間有一種說法,認為四大天五持四物,象征風調雨順。
在伏虎寺彌勒殿右邊是西方廣目天王,和北方多聞天王,左邊手握紅傘的是廣目天王,右邊多聞天王則是手捏青龍。
韋陀菩薩
伏虎寺還供奉著韋陀菩薩,韋陀菩薩是佛的護法神,所在說釋迦牟尼佛入涅時,邪魔把佛的遺骨搶走,韋陀及時追趕,奮力奪回,因此佛教便把他作為驅除邪魔,保護佛法的天神。
離垢園
伏虎寺離垢園牌匾上的三個大字,是清朝康熙皇帝來此時,親筆所題寫的。從離垢園看庭院四周的屋頂上,一年四季都沒有枯枝敗葉,整個寺院無塵無垢,被世人視為奇跡,所以稱為"離垢園"。
大雄寶殿
大雄寶殿是清朝順治八年(1651)年重修的,在殿前有很多長明燈,也叫做佛前海燈,寺宇建筑構成若干個四合院,隨意性很強,但有一點很具有代表性的,完全帶有川西民居特色的烙印。峨眉山地處盆地西南,受地域文化的影響很大,工匠來自民間,民間建筑與寺廟建筑手法相融,重檐,單檐,歇山,懸山,硬山并用。小青瓦,木皮屋面,素脊,幾近院落,一般以主殿"大雄寶殿"為主。
大雄寶殿在伏虎寺的中軸線上,而縱軸線上的建筑也是各有千秋。
從明代以后,叢林規(guī)制已趨定型,大殿設像已有成法,大雄寶殿的佛像可分為幾部份,一是大殿正中的主尊佛像。一是大殿正中的主尊佛像一般或設釋迦牟尼佛,或設三身佛,或設三世佛。
三身為法身,報身,應身;法身是本來之身;報身是通過修持得到的名位;應身為適應某種場合,應化成某種身份。而在大殿內,還會供奉有十八羅漢,一般是分別供奉在大殿兩側,共十八尊,一側分別為九尊。
伏虎寺大雄寶殿整個殿宇氣勢雄偉,雕梁畫棟,其實一般佛寺內很多殿堂都是以所供之佛或菩薩命名,但是所有寺廟供奉的釋迦牟尼佛的殿宇稱作"大雄寶殿",這是取大雄無畏之意。
華嚴寶塔
華嚴寶塔是在伏虎寺大雄寶殿的左上方,這個塔鑄造于明朝萬歷十三年,華嚴寶塔是伏虎寺的鎮(zhèn)寺之寶。這樣一座精美而巨大的銅塔鑄造于將近八百年前,而且是一次鑄造完成,整座塔高度有5.8米,塔身沒有任何拼接的痕跡。
羅漢堂
羅漢堂地處伏虎寺的最高處,最早修建于清朝,里面供奉著五百羅漢。
伏虎寺五百羅漢堂里實際有九百九十九尊羅漢,為什么叫做五百羅漢堂呢?在門前羅漢堂的香爐,每天都是香煙繚繞,煙火不斷的。據(jù)說當初塑羅漢的大師也是一位羅漢,所以大家說的五百羅漢實際上只有九百九十九尊,而還有一尊就是這位大師。
在羅漢堂的中間有一尊面佛,他是觀音的化身。在四面佛的周圍就是羅漢堂的五百羅漢,這些羅漢的神態(tài)都不相同;有的慈眉善目,有的愁眉苦臉,有的兇神惡煞。但有一點卻是相同,那就是每一尊羅漢都是栩栩如生。
在五百羅漢中間有一位長相跟大肚彌勒佛長相很相似的羅漢,叫做"布袋羅漢"。
羅漢是梵語譯間阿羅漢略稱,關于羅漢的說法有很多,有的說是追隨佛陀左右的五百真?zhèn)鞯茏?;還有的說是五百個被佛祖度化而修成正果的盲人;但比較普遍的說法卻是最初參與整理經(jīng),律,論大型集結的比丘。
翻查資料可知,佛滅后,其在世時的教義,由弟子加以整理,舉行了六次大型的三藏續(xù)集會,第一次在佛入滅之年,于摩羯陀國之都城"王舍城",共有五百比丘出席,稱為"五百集法"。
開放時間
冬春季(10月8日—次年4月30日日)為7:00—17:50
地址
四川省樂山市峨眉山內
在您飽覽峨眉山秀色,參悟千年佛文化的同時,峨眉山特有的地方小吃也將使您齒頰留香,回味悠長。每當夜幕降臨,位于峨眉市中心峨眉大廈一側的“小吃一條街”燈火通明,人聲鼎沸,在這里通宵達旦盡可品嘗麻辣燙,燒烤等幾十個品種的小吃,使游客大快朵頤,真可謂秀色可餐。
特色小吃
三合泥:甜品、用糯米粉加豬油、芝麻、花生熱抄。小火煨制至香氣四溢,入口松軟香甜。
鹵 鴨:重點推薦,采用特殊秘法制作,鹵鴨色彩紅潤.肉味鮮嫩、煙香誘人,是下酒佳肴。
肉包谷粑:它是用精細的包谷面,參以臘肉細渣,和以麻辣鹽等調料,在鍋內烘熟。吃起又香又脆又麻又辣,又有肉味。
豆 花:用峨眉山上產(chǎn)的黃豆,峨眉山上清潔的山泉煮制出來的豆花,綿軟細嫩、顏色潔白,令人垂涎。佐料是香油、椒油、花椒,蒜泥、味精、蔥花等配合。吃起來異常爽口。
葉兒粑:是用糯米細粉做包皮,內用白糖、花生、核桃、芝麻等合制成的心子;用粑葉包好蒸后,即可食用,味道鮮美,令人回味。有的心子是用豬肉(半精半肥)和其它配料做成,同樣可口。
素 席:報國寺、萬年寺、伏虎寺內僧人辦的素席,亦很有名。全是灰面、粉條、瓜豆、蔬菜素食做的。菜類品種很多,仿世俗宴席上各種佳肴式樣,使人難辨真假。因是精制而成,色香味俱全,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。
豆腐腦:骨頭湯加調料熬制,后加酥肉等多種風味調料、川味十足,不吃會遺憾的呀! 在游客飽覽峨眉山秀色,參悟千年佛文化的同時,峨眉山特有的地方小吃也將使您齒頰留香,回味悠長。每當夜幕降臨,位于峨眉市中心峨眉大廈一側的“小吃一條街”燈火通明,人聲鼎沸,在這里通宵達旦盡可品嘗麻辣燙,燒烤等幾十個品種的小吃,使游客大快朵頤,真可謂秀色可餐。
航空
峨眉山風景區(qū)離成都雙流機場約120千米,為全高速公路,乘車90分鐘即到。雙流機場已開通了國內、國際航班。
鐵路
峨眉站是成昆線必經(jīng)站,游客可乘K145、K113、K165到昆明或K117至攀枝花的火車到峨眉火車站下車。峨眉火車站距離峨眉山風景區(qū)約10千米,乘車約15分鐘。也可乘火車到達成都,再轉乘成都汽車北站或成都新南門車站的旅游中巴車進入景區(qū)。
公路
從成都新南門車站,平均每30分鐘便有班車發(fā)往峨眉山或樂山,車程約2小時。樂山每10分鐘有班車發(fā)住峨眉山,車程約30分鐘。重慶、綿陽均有發(fā)往峨眉山的直達車。
水運
乘船沿長江而上到樂山市再進入峨眉山。
出租車
四川出租車5元起步價
峨眉山盛產(chǎn)茶葉,名茶有:峨蕊、竹葉青等。
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-中國四川峨眉山下無污染的優(yōu)質大蒜,具有肉質肥厚、皮薄、潔白、粘辣辛香、高產(chǎn)優(yōu)質等特點。峨眉山蒜片采用國際高科技除臭方法,保留了大蒜全部有效成份,即是調味佳品,又是防治疾病的純天然保健佳品。
峨眉山無污染的優(yōu)質南瓜,采用低溫脫水干燥及特殊工藝保留南瓜的一切有效成份,加工成系列糖尿病專用保健食品及其制成品。
峨山多藥草,茶尤好,異于天下?!倍朊肌把┭俊痹谒未秃苤?,蘇東坡有“分無玉碗捧峨眉”之句。到了明代峨眉茶又有發(fā)展?!抖朊伎h志》記載:“明初賜有茶園,在白水寺(今萬年寺)植茶萬本,為云水(三云二水五大寺廟)常住之用。萬歷末為僧典去,至康熙初年乃以金千兩贖還。”在普興場后明代國師寶曇墓塔附近,有《御茶文》碑一通,就碑名知道峨眉茶與貢茶有關。川主鄉(xiāng)玉屏寺一帶也產(chǎn)茶,寺僧也采摘寺周圍茶葉精制入貢。建國前峨眉山僧人清觀利用龍洞名茶鮮葉,采用杭州制茶工藝制作綠茶,制造出緊結纖繡,全毫如眉,葉綠湯清,香濃味醇的“峨蕊”,名聞遐爾。
萬年寺覺空和尚創(chuàng)造了另一新品種——“竹葉青”。1964年,陳毅副總理來峨眉山,見到這扁平直滑,形如竹葉而香味濃郁的新品種時,贊賞地說,這是竹葉青嘛!因而得名“竹葉青”。該產(chǎn)品已多次在國內外榮獲金獎。(峨眉山竹葉青茶葉有限公司獨家擁有該商品的專用權)現(xiàn)在成為享譽中外的名茶精品,每年銷售量達 20 多萬公斤。 以后,峨眉又生產(chǎn)出“普耳茶”,主銷日本,年出口量約10萬公斤;紅碎茶,主銷東南亞,年出口5萬多公斤。 1985年,峨眉山區(qū)又精制出一新品種,外形銀毫卷曲、條索緊細、白毫顯露、湯色清碧、葉片新如初展,味香醇。因系采用原玉屏寺有名新芽,故取名“玉屏春”。
現(xiàn)在,峨眉有茶園約六萬畝,主產(chǎn)于雙福、樂都、普興、川主等鎮(zhèn)鄉(xiāng),年產(chǎn)茶葉3000噸,其中名茶約300噸。產(chǎn)品已遠銷北京、上海、江蘇、廣東、陜西、西藏、河南等全國二十多個省市,并已銷到日本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(qū)。雙福鎮(zhèn)已成為川西南茶 葉的重要集散地,峨眉、雅安、宜賓、樂山、夾江、洪雅、沐川、馬邊,峨邊茶葉均進入了該市場,每年來此采購茶葉的省外客商有2000多人次,日交易量最高峰時達10噸。這里設有航空服務點,今年開市第二天,通過航空發(fā)往省外的茶葉就達3000公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