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菜
天津菜起源于民間,得勢于地利,博采眾長,獨具特色。天津是退海之地,古有九河下梢之說,盛產(chǎn)魚、蝦、蟹、民間素有“吃魚吃嚇,天津為家”的說法。天津風(fēng)味菜肴代表有:八大碗、四大扒和冬令四珍。八大碗有粗細之分,粗八大碗指熘魚片、燴蝦仁、全家福、桂花魚骨、燴滑魚、獨面筋、川肉絲、 川大丸子、燒肉、松肉等;細八大碗有炒青蝦仁、燴雞絲、全燉、蛋羹蟹黃、海參丸子、元寶肉、清湯雞、拆燴雞、家常燒鯉魚等。四大扒是成桌酒席的配套飯菜,有:扒整雞、扒整鴨、扒肘子、扒方肉、扒海參、扒面筋、扒魚等。冬令四珍是指鐵雀、銀魚、紫蟹、韭黃。
天津菜品選料精細、烹制考究,精于調(diào)味,注重色、香、味、美,擅長炸、 烹、爆、炒、燒、熘、氽、燉、蒸、熬、焅、扒。中餐名菜有:生菜大蝦、蟹黃魚翅、軟溜魚扇、雞絲銀針、扒海羊、清蒸桂魚、干燒比目、燒參肚、芙蓉鮮貝、紅燒西排等。以天津菜見長的風(fēng)味餐館有天津飯莊、天一坊、渤海餐廳等。
風(fēng)味小吃
狗不理包子
“狗不理包子”乃津門食品三絕之一,創(chuàng)始于清朝末年,到天津不吃“狗不理包子”簡直就是旅游者的遺憾。剛出屜的熱氣騰騰爽眼舒心的包子,看上去如同薄霧之中含苞秋菊,再咬上一口,油水汪汪,香而不膩。狗不理包子好吃關(guān)鍵在于其選料、配放、攪拌以至揉面、搟面等都是有一定絕招兒的,特別是包子褶花勻稱,每個包子都不少于15個褶。
桂發(fā)祥麻花(十八街麻花)
桂發(fā)祥麻花為津門食品三絕之一,其制作考究,料精貨實。桂發(fā)祥麻花的創(chuàng)始人是范貴才、范貴林兄弟,他們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開了“桂發(fā)祥”和“桂發(fā)成”麻花店,因店鋪座落于十八街,人們又習(xí)慣稱其為十八街麻花。
耳朵眼炸糕
看上去不起眼的小炸糕,乃是津門食品三絕之一。耳朵眼炸糕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,店主劉萬春人稱“炸糕劉”,在北門外大街窄小的耳朵眼胡同租店鋪,盡管掛上“增盛成”的牌匾,但人們?nèi)苑Q為“耳朵眼炸糕”。由于這種炸糕皮酥脆嫩,餡細膩香甜,所以很受食客的歡迎?! ?br>
天津糕干
天津制作糕干的店鋪很多,其中以楊村糕干為正宗,始于明初,歷史悠久。雪白細膩,口味清甜的楊村糕干曾作為中國的一種特產(chǎn),同茅臺酒一起送到巴拿馬賽會,獲得(佳禾)銅獎?! ?
煎餅果子
是一種即做即食的天津方便小吃,以綠豆粉為主料,調(diào)成糊狀,攤成形似荷葉,薄如軟紙的煎餅,再卷上酥脆的油條,抹上面醬、腐乳、撒上蔥花、芝麻等小料;若在煎餅上再攤上雞蛋,更覺得軟嫩鮮香,別具風(fēng)味。整個制作過程不足一分鐘,在民間廣為流傳,所以很容易在街上嘗到此特產(chǎn)?! ?br>
貼餑餑熬小魚
最能代表天津地方特色的大眾化風(fēng)味小吃就是貼餑餑熬小魚,以玉米粉熱水和面,用手拍成長圓形厚餅,貼在灶火鍋的周圍烤制而成。熬小魚選用小鯽魚去掉內(nèi)臟,沾上面粉或雞蛋清,放進油勺內(nèi)炸至金黃色后放至鍋內(nèi),撒上蔥、姜、蒜、大料,倒入料酒、醋、醬油、糖、鹽、面醬、味精和適量水調(diào)湯汁,微火至魚松軟,淋上麻油取出。將熱氣騰騰的貼餑餑熬小魚一起食用,鮮香無比,味道極佳?! ?br>
宮延小吃——“果仁張”
“果仁張”至今已有160余年的歷史,其成品是以花生仁、腰果仁、核桃仁、瓜子仁、杏仁、松籽仁及多種豆類為主料,有虎皮、琥珀、凈香、奶香、五香、桔香、檸檬、薄荷、番茄、山楂、海菜、咖啡、可可、姜汁等品類,有香、甜、酥、脆、酸、涼、麻辣等口感。
此外還有棒槌果子、石頭門坎素包、鮮果餡湯圓、恩發(fā)德蒸餃、馬記茶湯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