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定鐘樓又叫古鳴霜樓,位于保定市裕華路,緊鄰大慈閣,背后是鐘樓商廈。建于金大定間(1161-1189年);明宣德間(1426-1435年)重修后稱為宣德樓,成化間(1465-1487 年)重修后,改稱干云樓;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重修之后,又改稱鳴霜樓。樓內懸有金大定年間所鑄大鐘1口,鑄造于公元1181年, 鐘高2.25米,口徑2米,鐘帶三層,每層每方皆鑄佛像, 為現(xiàn)存早期古鐘之一。樓建于砌高臺上,高2層,東側軒樓梯,重檐歇山布瓦頂;下檐廊柱為小八角石柱,斗拱為三踩單昂,上檐施五踩單翹單昂斗拱。此樓雖屬明代重建后的規(guī)模,但在建樓手法上,仍保留了早期木構的一些手法。
該鐘造型莊重,比例科學,選料考究,以生鐵為原料,采用我國傳統(tǒng)工藝——無模鑄造法澆鑄而成。千百年來,它經受了無數次的撞擊和風雨滄桑,至今完好無損,體現(xiàn)了我國古代冶煉技術的高超水平。鐘懸掛在二層樓上,它由兩根高8.5米,直徑0.45米的木柱(又叫擎天柱)支撐,在柱的頂端有八根橫梁搭成框架,鐘掛在最上方的雙坊上,這樣每根橫梁均勻受力,既減輕了柱子的壓力,又起到了固定支架的作用,具有抗震功能,使鐘體保持平衡,懸掛十分科學在鐘的頂部設有八個洞眼,是為鑄鐘時不致于使鐘體破裂,還可以起到共鳴的作用,不僅能使鐘聲好聽,而且使鐘聲宏遠,回首悠長。神奇的大鐘上下可發(fā)出不同的聲音,能從聲音中分辨多種音符,音波起伏,尾音長達五分鐘之久。說明當時古人對鑄造學、聲學已有相當高的水平。如此鐵鐘在國內外實為罕見,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。
開放時間
早8:00—晚17:30
地址